6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展示活动举行,活动主题为“数字共富——AI+全球合作,弥合智能鸿沟”。各级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海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100多位与会者齐聚一堂,围绕数字共富展开热议。
“人工智能和共同富裕始终都是同向而行、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义重大。”活动现场的主旨演讲中,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军分享浙江探索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创新实践与成果。李军认为,人工智能在催生产业新赛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影响深远。
案例即路径。活动中,多位嘉宾结合自身实践上台分享经验。破局和转型是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饰品行业商会会长陶小燕提到,传统外贸领域曾面临语言不通、创新不足、客户流失三重困境,“我们想用科技打破这些壁垒,走向世界。”她介绍,如今,向AI系统输入“宋锦纹样”等关键词,就能快速生成上百款传统与时尚融合的设计方案。在客户沟通上,通过AI系统中的“云看款”功能和共享屏幕实时修改设计,商户与海外客户的沟通效率大幅提升,设计误差率降低70%以上。更令人惊喜的是,如今,商户还可以利用“小商AI”一键生成多语言短视频,精准投放至海外社交平台,开拓全球市场。“人工智能能让中小企业被世界看见,能让我们在数字时代携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共富的新路。”陶小燕说。
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售前总监沈佳伟则讲述德清“共富数字渔仓”的故事。传统鱼塘亩产受限,德清通过立体化养殖设计,让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不仅实现了废弃矿地的创新转型,更带动200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通过科技赋能,让‘生态负债’有效转化为‘发展资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共富支点。”
AI技术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活力。能通过激光测距确定目标田块经纬度,精度达到厘米级的无人机,让农户足不入田便能掌握作物长势;搭载3D激光雷达,支持全自主、跟随、遥控多种模式,满足多种运输需求的多功能智能搬运机器人可帮助农户搬运重物;利用环境传感器、生长性能测定系统等“智能哨兵”,将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汇入智能系统,可自动生成“农业处方”……活动现场启动的“长三角数字乡村成果展”上,金华浙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展示的各类智慧农业设施,描摹出长三角数字乡村的前沿图景。
活动现场,AI驱动型数智无人渔业工厂、国际互联智慧农业示范园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还共同举办签约仪式。